找到相关内容2012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作为批判哲学的法相唯识

    作为批判哲学的法相唯识论  李向平  关于“批判佛教”的争议,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驹泽大学的松本史朗与袴谷宪昭两位先生,并由此引发出国际佛学界对于大乘佛教中“如来藏思想”的重新讨论。虽然,有...藏思想”或“本觉思想”的争议。  本文拟从中国佛教史中法唯识的思想特质、它在中国佛教史中的地位、影响及其独特的传承命运——其形成、兴盛、消歇、时隔千年之后近现代的复兴过程,探究法相唯识在政治、社会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0069633.html
  • 唯识认知理论的现代心理解析

    内容摘要 本文用现代心理的知识对唯识的认知范畴进行了剖析,进而对唯识的认知理论作了总结和概括。本文首先对想心所进行分析,指出了想心所的各种类别,分析了想心所与前五识和第六识结合时所起的不同作用,厘清了想心所的基本心理功能(即当前想与五识形成感觉、当前想及五不同缘想与第六识形成知觉、过去想未来想及言说随眠想与第六识形成表象、随觉想与第六识形成概念),从而奠定了唯识认知理论的基础。...

    林国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0046406.html
  • 略述唯识对赖耶存在的论证

      略述唯识对赖耶存在的论证   释上恒法师   内容提要:本文主要探讨唯识典籍中对阿赖耶识存在的论证。首先讨论了阿赖耶识的来源,指出唯识的阿赖耶识思想是直接依据大乘经教建立,批驳近现代学界出现的阿赖耶识演化论,说明了声闻教法中的轮回识体与阿赖耶识二者之间的正确关系。其次,选取了唯识最具代表性的三部论典中关于论证阿赖耶识存在的内容,参照古德注疏及现代人的研究成果,作了深入研究...

    上恒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53787347.html
  • 玄奘及其唯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

    玄奘及其唯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玄奘研究中心主任 黄心川 在金秋天高气爽的时节里,我们聚集在成都著名的大慈寺里召开第三次国际玄奘讨论会,这是...东亚乃至世界各地都在传诵。玄奘的重要贡献和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为人们认识和敬重。玄奘精研佛理,把印度佛教的经典和其它的知识系统地介绍给中国。并且在我国发展了唯识理论和因明的理论,创立了法相宗。...

    黄心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847732.html
  • 唯识角度看佛教心性义

    讲“如来藏自性清净心”,而印度唯识也讲“白净识”。这都是从心性本义上讲的。“性寂”者就是“自性涅槃”义。心性本来固有的性质就是涅槃性,众所周知,涅槃义有四德,即常乐我净,这里的净就是心法所本有的属性...真趣。唯有唯识宗彻知性之原故。唯识讲“心性”,还讲“种性”。这也是从法尔上讲的。五种性义是唯识独有理论,是有其深刻的义蕴的。然而,在历史上,常常被一些人诋毁。斥之为不了义教。其实从经验上考量这些...

    胡晓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0741369.html
  • 瑜伽唯识的起源与发展(六)

    90)学界所说的“空有之诤”,乃是指瑜伽唯识与中观而言的。  考瑜伽唯识与中观正面而有较大影响的争论,都是在中观复兴之后,根据汉地所传共有二次,第一次是清辩与护法的争论,第二次是戒贤(?ī...到那烂陀寺与安慧的弟子进行辩论。而安慧的在家弟子月官(Candragomi)又在那烂陀寺与月称(Candrakīrti)作了长达七年的论争,其结果似乎是瑜伽唯识要受到好评。(注91)清辩与护法争论的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244138.html
  • 唯识“转识成智”理论的研究

    唯识“转识成智”理论的研究   [ 作者:徐东来  【资料形态】硕博文库  【文献属性】华东师范大学,中国哲学专业,博士学位论文  【文章标题】唯识“转识成智”理论的研究  【英文标题】A ...之一。   “转识成智”说最先由佛家瑜伽行派明确提出,本文依此对佛家唯识“转识成智”的理论作一综合性考察。从考察中来分析“转识成智”在唯识中的必要性、可能性、现实性。并联系唯识宗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中的...

    徐东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05855955.html
  • 瑜伽唯识的起源与发展(三)

    大乘瑜伽唯识在立教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。阿毗达磨佛教在教义上总摄诸法法相时,最初通用的是五蕴(pa?ca-skandha)、十二处(dvāda?a āyatanani)、十八界(as?tāda?a dh...的思想特色。(注37)五法的分类,它也曾经影响过初期大乘杰出的学者——龙树(Nāgārjuna)菩萨,其说法是与阿毗达磨“五法”没有任何的差异。(注38)瑜伽唯识对法相的分类是参考了有部的二种分类法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344141.html
  • 唯识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

    唯识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 月历钟   常乐柔和忍辱法  安住慈悲喜舍中  停留时间:  摘 要  “唯识”教学的方法,本就乏人问津,少有深入和成为讨论的课题。尤其“唯识”二字,在一般佛教学者或佛人士的心目中,普遍以为,唯识是一门莫测高深的学问,印象当中,给人有著哲学逻辑性思考意味;或是一种形而上的现象,而琳琅满目的名相,不但繁琐且生涩难懂;又加上体系庞大复杂,大多数人早已视为畏途,...

    月历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2950498.html
  • 瑜伽唯识心意识之探究(一)

    的出入。通过笔者的考察,认为心是本识论的范畴,是依轮回说开出的,在《深密》中是指一切种子心识的阿陀那识;意是认识的范畴,是依部派佛教的意根开出的,在《深密》中是指执藏义的阿赖耶识,即后来唯识所说的... 阿赖耶识 本识论 轮回说 末那识 认识论 意根 种子  绪 论  心、意、识在佛法中既属于认识论的范畴,也是心理的基本概念。无论是原始佛教、部派佛教,乃至后来的瑜伽唯识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144133.html